只要是地上跑的交通工具大多離不開輪胎這東西,輪胎科技日新月異,從過去的單一胎質到現在複合胎提供了人們更多的選擇,但也讓人漸漸疑惑到底什麼樣的胎才適合自己使用,今天就讓我們看一下來自米其林的Road5與PowerRS吧。
圖:歐文、小P
文:小P
協力廠商:忠林摩托、榮秋重機J-Dream
【全新規格與造胎概念】
2016年米其林加入MotoGP後,雖然在16年季初頗受爭議,但輪胎大老不是當假的,快速就調整到一定的水平,而在MotoGP走過一年,取得一定經驗後,於2017年先後推出了Power RS以及Road 5,重新的刷新以道路用胎為中心的兩條生產線。
Power RS | Road 5 | |
Act+ | ✔︎ | ✔︎ |
2ct | 前輪 | 前輪 |
2ct+ | 後輪 | 後輪 |
XST Evo | ✔︎細溝槽 |
以造胎技術上來說,兩者最大更新來自於ACT+針對輪胎支撐力的強化,並且後輪搭配了新的2CT+的胎質分佈形式,對於輪胎的剛性彈性等作為全方位的重新配置,在於使用體感上得到提升,而Road 5更加針對濕地用途的關係,而胎紋則用上了XST Evo技術加持,進一步強化Road系列在全天候胎的地位。
那麼我們首先來看Power RS與R5的共通技術的ACT+,這是一個複合性的胎體技術,利用不同角度與額外的編織層以及搭上胎肩增加彈性體來增加胎壁的剛性,而因為分佈位置的關係,在保有彈性與韌性同時,在高壓力的騎乘狀態下,依然有著良好的支撐力,減少輪胎軟腳晃動的可能性。
動畫參考:https://youtu.be/AHjEHcO5N9k
接下來關於胎質部分,兩條胎同時都是前輪為2CT後輪為2CT+的複合式膠體搭配,中央硬胎質使用的為二氧化矽配方,兩側軟胎質部分則用上全新的碳黑配方,而2CT+主要技術重點是在增加後輪在出彎補油時的穩定性,因此在膠質的分佈底層上做了調整,在胎肩從本來單一胎質變為雙層胎質。因使用複合胎質的關係,Power RS 與Road 5兩條胎這時候就有了明顯的區別,運動導向的Power RS明顯兩側採用較多的軟胎質提升抓地力,同時在胎型的塑造上,這兩條胎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這就在動態試乘上描述。
動畫參考:https://youtu.be/Sgu0ghDnyPM?t=26
乍看之下Power RS與Road 5 的胎紋有點相似,但其實除了額外延伸的線條,胎紋本身的長度也有些許不同,造就了兩台車的海陸比的差異,Power RS的海陸比為6.2%,Road 5為12%。
兩者直接攸關整體的接地面積,值得注意的是Power RS針對運動性,強調在45%傾角時海陸比來到3.5%,進一步強化抓地力。而兩者胎紋都很有趣的在胎邊刻劃了點狀溝槽作為磨耗指示孔,當輪胎磨到與磨耗指示孔齊平時也代表著這輪胎已經下課了。
關於Road 5額外的胎紋米其林則是更進一步用上全新XST EVO技術,漸進式的胎紋深度加上水庫儲存設計,讓輪胎在經過長時間磨耗後,仍有一定的存量可以進行排水達到維持破除水膜的效果,讓溼地的抓地力得到更近一步的維持。有趣的是這技術是來自於米其林於汽車胎改良原有的XST細溝槽所得到的成果,而之後再延伸回兩輪上使用的。
動畫參考:https://youtu.be/kNCvBjbh9TM?t=57
荷重指數(kg) |
速度(km/h) |
POWER RS | Road 5 | |
前輪 | ||||
110/70 R 17 54H |
212 |
210 |
✔︎ | |
110/70 ZR 17 54W |
212 |
>270 |
✔︎ | |
120/70 ZR 17 58W |
236 |
>270 |
✔︎ | ✔︎ |
110/80R19 M/C 59V TL Trail |
243 |
>240 |
✔︎ | |
120/70R19 M/C 60V TL Trail |
243 |
>240 |
✔︎ | |
後輪 | ||||
140/70 R 17 66H |
300 |
210 |
✔︎ | |
150/60 ZR 17 66W |
300 |
>270 |
✔︎ | |
150/70R17 M/C 69V TL Trail |
325 |
>240 |
✔︎ | |
160/60 ZR 17 69W |
325 |
>270 |
✔︎ | ✔︎ |
170/60R17 M/C 72V TL Trail |
325 |
>240 |
✔︎ | |
180/55 ZR 17 73W |
365 |
>270 |
✔︎ | ✔︎ |
180/60 ZR 17 75W |
387 |
>270 |
✔︎ | |
190/50 ZR 17 73W |
365 |
>270 |
✔︎ | ✔︎ |
190/55 ZR 17 75W |
387 |
>270 |
✔︎ | ✔︎ |
200/55 ZR 17 78W |
425 |
>270 |
✔︎ | |
240/45 ZR 17 82W |
475 |
>270 |
✔︎ |
Power RS 與Road 5都提供相當多尺寸供車主選擇,其中Power RS明顯佈局相當廣闊,從250c.c的輕檔車及常見的R3 Ninja 400等等到公升級街車CB1000R或巡航的Ducati Diavel等等都有得對應,幾乎算是想用這條胎,都能上!而Road 5則相當明確,主要供給標準300c.c起跳的一般重機以外,另外提供一些需要載重量較重的旅行車款或巡航車款使用,在於市場取向來說劃分得相當明顯。
【實測】
上路實測
車型:SV650(2017)
尺寸:120/70 – 160/60
騎士體重:52kg+皮衣 ? kg
從規格上來說兩條胎其實是有種微微的相似感,無論在使用技術上,或是整體外觀的胎紋樣式,那麼上路後到底是不是如此呢,讓我們實際上路測試看看。測試車輛是由日常所騎乘的SV650,使用本來就相當熟悉的車輛,來感受這兩條胎的不同。
胎型與導向性感受
首先先來聊聊兩條胎一上路最直觀的感受,胎型!
Road 5給人的胎型感受是一種穩定的反應,整體來說胎型較圓,從開始下傾角一直到用完為止都是穩定令人安心的滾動變化,相當線性。導向性部分來說,前輪反應不論在進彎出彎的變化中也都相當一致,並不會有任何躁動感,相當穩健。
Power RS反應就較為快速,整體來說較尖,可以迅速的反應切入,對部分新手而言,這迅速切下去的感受可能會有點害怕,但對於一些本就熱血的騎士而言,反而是相當享受這種迅速的快感,在切入彎後更可以感受到胎面與地面有著穩定的接觸面,這是一種需要把車推到一定傾角後帶來的一種穩定安心感。而導向性部分,Power RS可以說是相當靈活的,當車帶入傾角後,在穩定之虞能夠感受到輪胎還有些可控性,當然這有時候跟騎乘者對車輛的配重有關係,但能夠控制並且沒有阻礙感,這是值得被提出的。
支撐性與胎壓狀態
說到輪胎的支撐性,正是這兩款款胎最令人驚豔的點,輪胎的支撐性相當好,在兼顧支撐性同時,輪胎的韌性依然有著良好的表現,過彎受力的同時能夠有效的變形取得良好抓地力,出彎時,也不會因為瞬間強大的動力輸出導致過度擠壓而損失動力,以往使用有些胎時,出彎大補偶爾有種微微延遲的感受,在這兩款胎上則完全感覺不到,能夠順暢直接的將動力傳輸至地面上。
胎壓部分以我目前所使用的胎外式胎壓偵測器來說,前後冷熱胎約相差2 pai左右,個人使用上兩款都從冷胎壓 前34後36 開始測起,而SV加上我個人體重較輕的情況下,這樣的胎壓配置還蠻跳的,較為穩定的胎壓則是在冷胎壓 前31後33 左右,個人覺得以市區來說這樣配置還算合適,如果有熱血的需求覺得後胎壓可以再少一些,但前輪來說覺得這樣的操控感還蠻剛好的。
暖胎與工作溫度
暖胎達到工作溫度是上路想熱血的人必定要先做的功課之一,畢竟輪胎是否處於工作溫度是直接關係到抓地力的,以米其林Power RS與Road 5來說,暖胎速度以我個人來看其實並不算是Power RS與Road 5的特長,不過以一般道路通勤使用而言,在尚未暖胎之前已經提供基本的抓地能力,也就只要在需要熱血時,稍稍多花點時間去注意一下即可。
乾地抓地力
Road 5 的雖說定位為全天候胎,但因為輪胎的左右側仍為較軟的胎質設計關係,實際上我們來到山道上測試也能夠讓我放心的入彎,其抓地力兩側的抓地力可以說是相當棒,與之後所測試的Power RS相較起來絲毫不遜色,不過也一如之前所提到胎型較圓的關係,靈活性則是稍弱一點。日常部分則大多應用於輪胎中間部分,在這較為硬的胎質部分要急停時的表現也中規中矩,唯一稍稍令人有點微詞的是因胎紋關係,急停時後輪較為容易發出噪音慘叫。
Power RS定位為 道路85% 賽道15%的運動胎,胎面左右側的軟胎胎質覆蓋面積總合達到46%!近乎一半的胎面都為軟胎,胎型也更尖,整體完全朝運動性發展,也因此在大傾角時整體的抓地力比起Road 5更有感,也有著更靈活的表現,而最初我個人在使用這些複合胎時,往往最擔心的過度感,也就是當使用到硬胎質與軟胎質時會害怕有一種抓地力不均的拉扯感,這方面在這次使用Power RS與Road 5時完全不會有這樣的感受,從入彎到出彎的用力補油,都維持相當穩定的抓地力。
濕地抓地力
在這邊部分我們就單純討論Road 5部分,Road 5的破水膜能力相當強,過去雨天騎乘經過水灘時往往都有種浮浮的感覺,甚至有時在經過標線也會有種令人害怕的不穩定感,而這情形在Road 5上,問題非常的輕微,與其說輕微不如說是罕見,雨天騎乘能夠讓人非常放心輕鬆的跑,沒錯!就是跑。這次測試時間較為短的關係,尚未有機會測到末期,也就較為可惜無法感受到XST EVO在輪胎後期的表現,但相信是可以令人期待的。
磨耗
過去往往磨耗與性能不兩立,受惠於2CT設計的關係,Power RS與Road 5的使用里程可以說是可以令人期待的,以我個人這次測試情況來估算,在混合通勤與熱血使用上,預估可以有著近萬的壽命,這是在過去使用單一胎質所達不到的成果,過去使用單一胎質往往落在7000公里左右就可能需要換胎,這可以說是相當優異的表現。
總結
Power RS 與 Road 5完全刷新了全天候胎與道路街跑胎的能力,而這兩款胎主要有著不同感受原因來自於胎型與膠質及胎紋海陸比的差異,在某方面而言,可以很有趣的說一條是晴天胎一條是雨胎的概念,同時兩者在哩程使用上都有相當的的能力,在CP值上有著相當良好的設計,對於輪胎本質基礎這兩款胎算是做得非常好。而這兩條胎的選擇又要如何界定呢?如果你是一位殺手,並且平常仍然有些通勤需求同時下雨天不騎車,同時進出彎偏好快速靈敏的切入中的人,在這邊較為推薦使用Power RS。而如果你是一位愛好騎車旅遊,又有一點點小熱血的份子,那麼Road 5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