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GSX家族全員到齊】
2017年,SUZUKI台鈴公司動作頻頻,延續前陣子剛發表的AN400、SUZUKI V-Strom 650XT的氣勢,這次更一口氣引進全新世代的GSX家族,從 GSX-R150 / GSX-S150白牌輕檔仿賽/街跑開始, 中量級運動街跑GSX-S750 以及上至賽道科技結晶的性能旗艦 GSX-R1000 / GSX-R1000R ,可說是補齊各種級距車款,藉以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更可看出SUZUKI爭奪市場占有率的強烈企圖心。
【為獨步全球的環保法規下足苦心】
活動一開始先以日本的太鼓表演進行開場,展現濃厚日系風格,發表會也請到台鈴工業董事長黃教信先生、台鈴工業總經理藤照博先生以及台鈴工業營業部資深經理林進賢先生,上台致詞並提到在台灣的法規要求之下,台灣要引進公升級跑車是非常困難,不過在總經理與當地經銷商的積極爭取下,終於獲得日本母廠的全力技術支援,在不引響性能的情況下通過法規,甚至為台灣開發專屬的ABS煞車系統,可見其用心。
【MotoGP賽事技術支援】
本次發表會也特別請來日本職業賽車手,同時也是 MotoGP 頂級賽事的車手-青木宣篤選手作為特別來賓,其本人也直接參與新世代GSX-R1000R的開發,提供最直接的車輛動態回饋資訊,並表示GSX-R1000R不論是引擎、電控系統、懸吊系統等許多設計都是來自MotoGP賽事技術下放,這也讓人更期待實際上路的性能表現。
【王者歸來】
GSX-R1000R /GSX-R1000 2017
暨GSX-R1000 K7之後 Suzuki再次發表全新阿魯 – GSX-R1000 L7,除了導入MotoGP 最新科技技術,輔以大量先進的電子輔助系統,如多重選擇模式循跡系統、多重騎乘模式、ABS、電子油門系統、雙向電子快排(R版限定)、 與全新的引擎及車台設計,並升級為SHOWA BFF 與BFRC 懸吊系統,在大幅提車車輛性能的同時給予車主強大保護的後盾。
比照現在各大廠常見的做法,全新第六代阿魯也同樣推出兩個版本,即為一般版本的GSX-R1000,以及更高階的GSX-R1000R2017 兩個版本共用動力系統、車架、車殼等等,主要在於電控輔助及懸吊系統的差異,讓消費者有了更多樣的選擇。
外觀方面,線條相較於前一代大幅簡化,大燈面積也縮小,讓車身更緊緻靈巧,整流罩也採用平頭螺絲,以創造出更低的空氣阻力,加上收窄的尾燈設計讓新款GSX-R1000/R更有工廠賽車的視覺感受。此外全車皆採用LED燈具也為此車增添不少科技感。只不過排氣管同樣因為台灣的法規而加上了防燙蓋,多少有些突兀。
儀表從過去的指針/類比混合顯示,改為全數位化顯示,提供更為詳盡的行車資訊。
除了外在的變化,骨子裡也同樣經過改良,重新設計的車架使用更輕更堅固的材質,比前代減輕了10%重量,尤其R版更配置了輕量化電池,(但仍是比標準版重了1公斤)。
動力方面搭載999.8c.c.DOHC直列水冷四缸16VDOHC,最大馬力一舉提升至202ps/13,200rpm的水平,只不過為了因應台灣的環保法規,藉由限制轉速的方式讓馬力小幅下修至188PS / 11000rpm,這樣的動力對於公升級跑車來說表現仍是十分稱職夠用。這具全新設計的引擎最引人注目的新科技之一就是導入可變式汽門正時技術與可變進氣岐管,將各種不同轉速時的汽門正時最佳化,全面提升全轉速預的動力反應,此外也結合了搖臂式汽門系統(重量只有原來的5/1),能有效避免高轉速時汽門彈簧延遲回彈的的缺點,搭配Top-feed 噴油嘴技術將第二噴油嘴移置空濾盒頂部,直接從進氣管注入油氣,提供高轉時更好的霧化油氣,排氣方面則採用Tuning Alpha 技術,將四缸引擎的四個排氣頭段,兩一組之間的平衡管道中加入蝴蝶閥,關閉時可提供低轉速的引擎扭力,當進入高轉速時便會開啟,使排氣管路更暢通。
在電控系統部分,具備先進的六軸慣性測量單元(IMU)作為聯繫各方系統的情報核心,藉由監測仰俯、傾角、轉向的動態變化,運算調整車輛的動力及煞車力道。
兩台車皆搭載S-DMS動力模式切換系統、Motion track TCS循跡系統、ABS防鎖死煞車系統,而在R版部分還增加了彈射起步系統,電子快排系統,且ABS也升級為彎道用Motion track ABS,透過IMU慣性測量儀偵測不同傾角、車速形況下的隨時調整煞車力道,進而安全的在彎道中使用煞車。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兩款車也具有Easy Start + Low RPM Assist兩項功能。Easy Start在發動時僅需短按引擎啟動鈕,系統自動控制啟動馬達直自引擎發動,而Low RPM Assist便是輔助車輛起步系統避免起步熄火發生。
制動懸吊方面高階版的GSX-R1000R 前方搭載SHOWA 最新研發的BFF(Balance Free Front fork),後懸吊則為SHOWA 的BFRC 全可調單槍避震器(Balance Free Rear Cushion),特點是由外部的阻尼迴路取代可調阻尼使用的組合閥,能讓活塞本身作動更加順暢平滑,提供更精確的活塞運動與減震控制。而在GSX-R1000 車上所配備的則為黑色的SHOWA BPF 前叉及油壓單體後避震。
GSX-R1000R 2017規格表
引擎規格
引擎型式:四行程直列四缸DOHC 16V
排氣量:1000 cc
冷卻方式:水冷
最大馬力:188PS / 11000rpm
最大扭力:117.6Nm /10,800rpm
壓縮比:13.2:1
油箱容量:16L
變速系統:濕式多片6速,鍊條傳動/濕式多片6速,鍊條傳動(進/退檔快排)(滑動式離合器)
車體規格
車架型式:鋁合金雙翼樑車架
前輪懸吊: SHOWA BPF 全可調倒立前叉/SHOWA BFF全可調倒立前叉
後輪懸吊:全可調單體避震/SHOWA BFRC lite 全可調單體避震
前輪尺寸:120/ 70ZR17M/C
後輪尺寸:190/ 55ZR17M/C
前輪煞車:Brembo Monoblock輻射式四活塞卡鉗 、320mm 浮動碟(Motion Track ABS)
後輪煞車:Brembo對二卡鉗、 220mm碟盤(Motion Track ABS)
外型規格、重量
長x寬x高:2,075 x705 x1,145mm
軸距:1,420mm
座高:825mm
裝備重量:203kg
【熱血街魂】
GSX-S750
當各家車廠紛紛放棄750cc 的車款,往更大排氣量的街車做發展,如KAWASAKI的Z800、Z900、YAMAHA的FZ8、MT09等等,SUZUKI 仍舊堅持推出新一代的GSX-S750,搭載著自家中量級跑車GSX-R750 的動力心臟,比起上一代提升8PS 馬力來到了114PS 動力水準,同時追加三段式Traction Control循跡系統,新車的制動和後搖臂也經過強化升級,外型也變得更加有型、更接近大哥GSX-S1000。
全新GSX-S750 前傾的外型設計讓整車變得更有侵略感與速度感,油箱線條也變得更有肌肉感(容量由前一代的17.5公升油缸,略為縮小圍16公升),新增的下導流改善了前一代的空洞感,其大燈兩旁如同捧受獠牙的定位燈更是有著GSX-S 的家族特色。車架採用鋁合金雙翼樑結合鋼管的混和形式,最低離地距由145mm下降至135mm,但座高卻由815mm增至820mm,軸距由1450mm增長至1455mm,搭配強化過後的後搖臂與新設計的10爪鋁框提供GSX-S750更好的運動性能。
電控配備方面GSX-S750也新增了循跡控制系統,具備三段可調(加上關閉)的模式來對應各種路況,此外同樣具備低轉速輔助系統LowRPM Assist以及一觸即發的Easy Start智慧啟動系統。
動力方面GSX-S750的引擎仍然來自GSX-R750的749cc直四水冷引擎,雖然缸徑、衝程和壓縮比都不變,除了保留SDTV雙蝴蝶掩、PAIR進氣系統、ISC自動怠速系統、SET可調式排氣活瓣系統等技術,藉由在曲軸箱增加通氣孔來降低活塞吸氣時所耗損的動力,同時透過三個進氣孔改善集氣箱進氣效能,噴油嘴也從8孔改為10孔,提高供油量以及更好的霧化效果,排氣系統也做了修改,將排氣控制閥和排氣系統氣門驅動控制器移除,達到輕量化,使得馬力由106ps提升至114ps,再藉由修改終傳比令新車有更好的加速力。
懸吊系統則配置預載可調KYB 41mm倒叉和七段預載可調的多連桿單槍後避震,可以依據每位騎士的需求作調整
為GSX-S750提供了優異的舒適性和運動表現。制動規格則有明顯升級由原本的Tokico雙活塞卡鉗改為Nissin輻射式四活塞卡鉗搭配310mm浮動浪花碟配、後制動則是Nissin單活塞卡鉗配240mm單碟,並配有ABS。
GSX-S750
引擎規格
引擎型式:四行程直列四缸DOHC 16V
排氣量: 749 cc
冷卻方式:水冷
最大馬力:114ps/10,500rpm
最大扭力: 8.1Nm/9,000rpm
壓縮比: 12.3:1
油箱容量:16L
變速系統:濕式多片6速,鍊條傳動
車體規格
車架型式:鋼管&雙翼樑
前輪懸吊:KYB 41mm倒立前叉,預載調較,120mm行程
後輪懸吊:單槍油壓避震,七段預載調較 ,138mm行程
前輪尺寸: 120/70 ZR17M/C
後輪尺寸: 180/55 ZR17M/C
前輪煞車:雙Nissin 輻射對四卡鉗、310mm 浮動碟盤、ABS
後輪煞車:Nissin單活塞卡鉗、220mm碟盤、ABS
外型規格、重量
長x寬x高: 2,125mm x 785mm x 1,055 mm
軸距:1,455 mm
座高:820mm
裝備重量: 213kg
【純正賽道基因】
GSX-R150/S150 2017
仿賽版的GSX-R150和街車版的GSX-S150在車款定位上,雖然屬於入門級的輕檔車,但整體的設計和配備,可說是延續GSX家族一慣的賽道基因,其中仿賽車款的GSX-R150 更可以直接投入賽道使用,例如 ARRC (Asia Road Racing Championship-亞洲公路摩托車錦標賽)競賽中,就是以 GSX-R150 作為統規賽用車。兩款車都是搭載高性能的單缸DOHC 雙凸輪軸水冷引擎,能輸出優異的19.2ps的最大馬力,搭配羽量級車身能夠提供相當靈活輕快的騎乘反應,且配備也毫不馬虎,LED頭燈、全液晶儀表、ABS煞車系統、多連桿中置避震,而且將會標配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以及 Keyless 免鑰匙系統,不論是動力還是配備皆可說是同級車之最。
外觀方面仿賽版的GSX-R150外觀延續與自家的 GSX-R1000設計元素,高翹的兩段式車尾搭配更適合激烈操駕的下分離式把手,跑格十足。懸吊方面採用正立式前叉搭配後多連桿中置避震,制動方面則是前雙活塞卡鉗搭配290mm 浪花碟、後單活塞卡鉗187mm碟盤,加上同級車唯一的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對應此車的動力與車重以相當足夠。
而無整流罩設計的GSX-S150 走的是輕盈俐落的風格,相當具有特色的大燈造型,有著絕佳的的辨識度,雙出口造型排氣管也讓整車增添不少性能味,且兩者的皆擁有785mm親切座高與131kg/130kg的裝備重量更是展現出無比親和力。
儀錶板配備全數位式液晶款式,包含數位式轉速錶、時速錶等、檔位顯示器與油量錶,更是提升不少使用方便性。
動力方面GSX-R150/S150 搭載一具排氣量147.3cc DOHC 單缸水冷引擎,可輸出19.2ps/10,500rpm最大馬力,與14Nm/9,000rpm的最大扭力(台灣規格版還在驗送當中),既使是有罩版的R150全車裝備重量也僅僅是131kg,令GSX-R150 擁有傲視同級車的馬力重量比。
配備方面SUZUKI 雖將GSX-R150/S150定位為入門通勤車款,但能是給了許多實用的科技配備,LCD 全液晶多功能儀錶板在判讀上也相當直接易懂,大燈也使用時下最流行的LED 燈具,此外Easy Start System 也下放到白牌車款只需輕觸一下啟動鈕系統就會立即發車,不需長按等待引擎發動、Keyless (S150為一般磁石鎖配置)與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更是領先同級對手,以這級距的車砍來說配備可說是誠意十足。
GSX-R150/GSX-S150 2017規格表
引擎規格
引擎型式:四型程單缸DOHC 4V
排氣量:147.3cc
冷卻方式:水冷
最大馬力:19.2ps/10,500rpm
最大扭力:14Nm/9,000rpm
壓縮比:11.5:1
油箱容量:11L
變速系統:濕式多片6速,鍊條傳動
車體規格
車架型式:鑽石式鋼管車架
前輪懸吊:正立式前叉
後輪懸吊:多連桿單槍後避震
前輪尺寸:90/80-17M/C
後輪尺寸:130/70-17M/C
前輪煞車:單向雙活塞卡鉗、290mm 浪花碟
後輪煞車:單活塞卡鉗、187mm碟盤
外型規格、重量
長x寬x高:2020 x700 x 1075mm/2020 x745 x1040mm
軸距:1,300mm
座高:785mm
裝備重量:131kg/130kg
【令人跌破眼鏡的超殺價格!!!】
至於各位最在意的售價,目前官方公布的台灣建議售價如下:
GSX-R1000R 建議售價 NT$ 82.8萬
GSX-R1000 建議售價 NT$ 69.8萬
GSX-S750 建議售價 NT$ 42.8萬
GSX-R150 建議售價 NT$ 12.8萬
GSX-S150 建議售價 NT$ 11.8萬
且以上機種均標配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
同時各車款皆可搭配不同的預購方案好禮!!
自即日6/29起至7/31止,針對GSX-R1000R、GSX-R1000的預購車主,贈送日本進口GSX-R1000R模型車、胎外式TPMS胎壓偵測器、GSX-R日本式樣運動帽、同時可享零頭款、超低利率、首年超低月付5688元起、免費重機安駕課程等優惠購車專案。
自即日6/29起至7/31止,針對GSX-S750的預購車主,贈送進口SUZUKI專屬運動手錶以及胎外式TPMS胎壓偵測器等優惠購車好禮。
自即日6/29起至9/30止,針對GSX-R150、GSX-S150預購車主,贈送進口MotoGP廠隊運動背包,同時可享零頭款、超低利率、首年超低月付1,888元起、免費重機安駕課程等優惠購車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