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編輯日誌】省油、輕巧、空間大 ! XMAX 300 使用心得


【英豪編輯日誌】省油、輕巧、空間大 ! XMAX 300 使用心得

圖:小P
文:李 英豪

放大版的勁豪300c.c.

繼上一篇從選車到訂車的心路歷程,這次就來談談XMAX實際使用起來的感覺如何吧,比如在規格表之外的優點與缺點,以及有那些「欠改」的地方。從八月初牽車到現在,也快一個月了,熬過了痛苦的訓車期,里程數也來到了2000多公里,對這台車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簡單來說,我覺得這輛XMAX300原廠將它定位為「都會通勤車」,對應這樣的特性,XMAX最大的優勢就是「省油、輕巧、空間大」,這三點在同級車中,甚至是擴大到整個大羊範疇,在本人所騎過的車當中也很難找得到對手,然而優勢也就是這樣了,其他如引擎運轉品質、運動性能、動力等其他方面,其實一般般,並沒有太亮眼的表現,但對應所販售的價位,還是相當有誠意的了。XMAX的魅力就在於少了高階重機那種隨時膽顫心驚、怕倒怕刮耗損大的嬌貴感,而是雖不頂級但夠用的配備、靈活輕巧無負擔的車身、每天都能用來代步的感受,與其說XMAX是精簡版的小TMAX,反而更像是豪華版的勁豪125。

YAMAHA的車就是越看越帥!

說到近期YAMAHA車款的外形設計,總是帶給人一點叛逆+未來科幻感的元素在裡頭,例如大車的MT10、R1、TMAX、小車的BWS、FORCE等等,通常在剛發表的當下評價會很兩極,甚至不少人覺得醜,XMAX同樣如此,但隨著相處的時間久了,開始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它,會發現XMAX帶有很強烈的動感元素,刻意縮小的車頭(拉長與前土除的距離),與收高的車尾(讓後輪大面積露出)、簡潔流線的後土除、大燈上方向上延伸的深V折線,皆是仿效跑車的設計元素;大曲面側殼搭配分離式後扶手、更有著濃厚的TMAX影子,有別於傳統日系大羊又長又低的巡航艦風格,XMAX反而像是放大的小車,直挺的坐姿讓騎士多了些優雅,瘦身後的車頭與高翹的車尾,更強化了年輕的氣息,筆者腦中浮現出的是留著鬍渣的帥氣輕熟男,穿著休閒西裝或襯衫在都市裡穿梭,順道下班後從車輛拿出另一頂安全帽接女友回家的畫面。

這裡用上三種紋路,上頭還多了YAMAHA的廠徽,只可惜貼歪了….

對於細節的偏執?

不知道XMAX的設計師是不是有點偏執的症狀,除了消光灰的主車殼之外,其他的黑色塑料部位,全部都印上了不同的壓花,點點、橫紋、三角、不規則紋路各式各樣都有,雖然是很炫沒錯,也讓全車更立體更有質感,但缺點是如果有刮傷,因為反射面的紋路被磨平反而會相當明顯,在照顧上須要特別留心。

噱頭十足的LED大燈

外觀上說得差不多了,來看看實際配備吧,首先是燈具部分,XMAX採用相當酷炫的LED頭尾燈(方向燈為傳統燈泡),且前後都有定位燈條,開啟後亮度相當驚人!!!如果XMAX朝你正面騎過來的話,頭燈的光芒非常引人注目,近燈部分範圍相當廣且亮,若從駕駛角度來看,就算是大白天也能從前車的車牌反射出相當明顯的光線。雖然近燈表現優異,但是遠燈的效果真的是來搞笑的,有開沒開差異很小,基本上就拿來當超車燈使用吧…..。不過現階段LED大燈的技術在遠燈上的效果好像都差不多,比如TMAX、CBR500R、AN400等車,遠燈的表現其實並不會比傳統燈泡來的優異。

T MAX 儀表上身

XMAX採用與TMAX相同的時速、轉速左右雙環錶+中央液晶顯示的設計,簡潔清晰的風格本人相當喜歡(國產車常常玩過頭反而變得很像玩具…),外圍的五角造型也像極了TMAX。通電後會依序看到ABS、TCS、與KEYLESS感應燈相繼亮起熄滅,中央的螢幕部分,分別是左方的油量、右方的水溫,正中央則是時間,時鐘圖案的下方其實還多了一個路面結冰警示燈,不過在台灣應該用不太到就是了。有別於常見的儀表控制按鈕,所有資訊全部都是透過右手把最下方的按鈕做切換,這點增添了不少XMAX的科技感。上方的資訊分別是循跡系統開/關、平均油耗、瞬時油耗、氣溫,下方則是總里程、單趟里程、機油里程、皮帶里程、以及騎乘時間等等。

拿尾速換油耗

XMAX的時速刻到160km/h,轉速紅線則是在9000轉,實際騎乘時的感受來說,有別於傳統大羊要到中速以後,力道才會上來,起步總是悶悶的印象,XMAX在0-80km/h感覺相當紮實輕快,甚至還會有拉扯的感覺出現,此時轉速會定在最大扭力的6000轉附近然後順順的上到120km/h,接著加速力道開始明顯減弱,時速來到140km/h時轉數差不多會上升到7500轉,這時已經開始拖尾速了(順風微下坡是可以慢慢拉到接近160km/h,但要很長的路),高速的延伸性來說跟大排汽量的車還是有明顯的差距,如果是在106或是北海岸、61快速道路上,雙載上坡要超車的話,會明顯感到動力不足,但以市區通勤常用的速域來說其實恰到好處,搭配靈活的車身,不論是超車還是切換車道,都能輕鬆勝任。而引擎運轉品質其實還好,雖說輸NSS300不少,但也不至於產生不適。

既豪華又陽春

把手左右總成方面,造型設計、組裝品質以及按鈕的回饋感相當不錯,左邊由上往下分別是近、遠、PASS燈、方向燈、喇叭,右邊由上往下則是引擎熄火開關、啟動鈕(紅色按鈕往下按)、雙黃警示燈,最下方是中央儀表資訊切換鍵,往右推是切換螢幕上方資訊,往左推則是切換螢幕下方資訊,在當下的類別長按不放便可以歸零或調整數值,使用起來頗為直覺好用。煞車拉桿與後照鏡方面則是感覺陽春不少,拉桿為不可調設計,手感方面也不是很舒適;後照鏡本體的外型是還OK,但就是敗在下方的超細鐵桿,跟自家的100c.c.小綿羊沒甚麼分別,位置也因為太靠近身體,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好在這兩樣的改裝都很簡單,對應的套件也都出現了,基本上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這裡的線條設計本人相當喜歡,組裝的品質也相當好。

嗶嗶嗶嗶叫不停…….

XMAX的內裝可說是一大亮點,充滿肌肉感的線條設計,更利用壓花的巧思呈現有如汽車皮質內裝的質感,接合密度與按壓的手感都相當不錯,不會有廉價塑料的感覺,左右置物盒與油箱的蓋子在開闔的過程中也不會有國產車常見的錯位鬆動、轉動不順的狀況出現。前置物箱的空間方面,礙於刻意縮小的車頭,又硬是塞進了雙三角台的構造,其實並不寬敞,但是其實深度不錯,兩邊都可以放入6.44吋的手機以及600c.c.的保特瓶,並能輕鬆蓋上外蓋。左方的置物箱內附有車充,下方預留走線的開口,不用時可以用軟塞塞起來,相當貼心。

而中央的KEYLESS中控鈕,剛開始使用時需要一點時間習慣,簡單來說,所有的動作必須先將旋鈕往下按,讓電腦感應到電子鑰匙後,作為所有動作的起點,順時針轉動分別為鎖龍頭「LOCK」狀態、解龍頭鎖的「OFF」狀態、開啟前後置物箱「OPEN」狀態、通電發動的「ON」四種狀態,「OFF」狀態直接往逆時針轉則是開啟油箱蓋,「OFF」狀態下壓後逆時針轉同時手把往左打到底則回到鎖龍頭的「LOCK」狀態,熟練後在使用上沒甚麼問題。

只不過XMAX對於原廠提醒警示音的設定條件有點太過於小心,只要不是在「LOCK」狀態,或是「OFF」的時候開啟前後置物箱,或是在踢側柱的情況下連接電源並閒置,短短幾秒便會響起警示音;此外感應鑰匙位置離超過車身一公尺也會馬上響起,接著吸引路人目光……,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必需養成開啟坐墊後要馬上把開關從「OPEN」往回切到「OFF」的狀態、不用時也要馬上蓋好,沒鎖龍頭或進「OFF」狀態也不要貿然走開太遠(對!就只有一公尺,大概就是一步的距離,不能再遠了….),小編即使牽車到現在快一個月還是常常讓警示聲大作,嚇的快衝回去車旁邊,說實在的有點煩…….。

原廠建議加92無鉛就可以了,每加一桶油就省下一杯飲料錢。第一層的蓋子彈開後,還是要手動轉開油箱蓋,並手持著,似乎是日本人的堅持??

叫我省油一哥!

省油也是XMAX最大的亮點之一,採用YAMAHA最新「BULE CORE」節能技術打造的引擎,獲得國家一級油耗的測試數據,實測的結果,在訓車的時候可以輕鬆跑出一公升38-39km的數據,就算是雙載跑山,油耗也有35km上下!!!,訓車後常常大手油門灌到底的情況下,加上90℅都是在市區內移動,油耗也還是能在33km/L上下浮動,以XMAX13公升+2公升備用油的情況下,具備一桶油可以跑到接近400km的優異表現,而且只需要加92無鉛汽油就可以了,實際使用起來跟白牌機車幾乎沒有差異,每天通勤也沒有負擔。

說是都會通勤其實長途也OK

座位的舒適度方面,XMAX為了置物箱的空間考量,前座的座高偏高,但是因為車輕加上配重合宜,實際使用上並不會造成太大負擔,坐墊的厚度跟彈性都不錯,中間的靠背雖然不可調,但還是能提供不錯的腰部支撐性,騎長途也是相當稱職;後方座位同樣寬大平坦,厚度同樣足夠,後腳踏位置也很適中,目前坐過的乘客皆讚譽有加,就算沒有加裝後靠背也不會有要掉下去的恐懼感。

 

用過後就回不去的超大車廂

如上一篇編輯日誌提到的,本人是不折不扣的車廂控,置物箱的實際使用便利性絕對是考量的重點之一,這也是XMAX第三個大賣點,就本人所試乘過的大羊來說,實在很難有比XMAX更好用的了,在這種主打休旅的大羊上,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用能否放入兩頂全罩帽做為一個評量門檻(日本250c.c.級大羊開啟的門檻XD,國產車早期幾乎沒人能做到),為了在有限的車體結構下盡可能的作最大的利用,工程師們可說是絞盡腦汁,實際表現的形式大致可分為NSS300或是XMAX300這種狹長的前、中、後三段式車廂,還是SUZUKI AN家族、MAXSYM這種較寬、較方正,利用後方向下、向內凹的空間來塞入安全帽的方式。

狹長型車廂的優點是放取物品時較為方便,前、中、後三段式的空間也更好規劃物品的擺放方式,但以往日系大羊為了儘量壓低前座的座高,使得中段的空間非常淺,實際上擺不了什麼東西,前後的圓形空間很挑物品的形狀,就真的只適合擺安全帽而已。而第二種方正的置物箱空間雖然較寬較深,比較不挑物品形狀,但是較長的東西比如羽球拍、高爾夫球桿、標準雨傘、滅火器之類的就裝不下了(好啦別砲我誰會帶這種東西,比喻而已XD),如果要單拿後方的物品,礙於開口很窄,必須先拿起前方的物品才行,還有可能會山崩,使用上較為不方便,且外型上這類車通常有個超出後輪的碩大車尾,很難有俐落外觀。

 

而XMAX雖然屬於第一類的車廂,帳面數據也才45公升(前代漢堡人55L、NSS 58L、NEW MAJEST250 60L AN250更做到了63L,45L其實只跟RV250一樣而已,但有用過的就知道RV250設計的其實很不理想…所以數據只能當參考而已),但由於前座較高,中段的深度其實還不錯,車廂長度很長、底部平坦之外還很寬敞,椅墊的開起角度夠大,也沒有頂桿佔位置,除了放安全帽之外(實測前面可以放入小帽體全罩帽,後方幾乎全都放的下,中間還可以放雨衣手套等物品),要放長型物品,還是較寬較方正的大型筆電等等都很輕鬆,三段式的空間單獨拿起任一區域的物品也不會山崩,車尾線條還能保持俐落感,確實難得可貴。雖說真要硬塞,兩種類的置物箱空間的極限都差不多,但這種又長又寬敞的車廂類型在視覺上,與實際使用的方便性還是更勝一籌。

 

說了這麼多難道都沒缺點嗎?

想必看到這裡很多讀者一定會說,自己的車就寫成這樣,也太偏心了吧?最好是XMAX都沒缺點屌打所有同級車啦!請各位讀者先稍安勿躁,說完XMAX的優點後,就來談談我覺得XMAX「欠改」的地方吧。XMAX在配備上的設計理念,與其說像是印象中的重機,反而比較像自家的白牌速克達車款(就是說你啦勁戰XD),或是同為入門級的R3、MT03的設定,就是在制動與懸吊上,只能說一般正常使用夠用而已,總有些恨鐵不成鋼,升級後才能把原本優異的體質更加發揮出來的感覺。

XMAX的懸吊系統剛開始騎的時候讓小編覺得很奇怪,有時覺得很震很跳不舒服,晚餐都要吐出來了、有時又覺得突然變很舒適,也沒想像中的差嘛~,原來是因為這組懸吊所能對應的速度還是路況範圍太小,在時速70公里以下騎乘的時候,路面一點起伏都會非常「清晰」的傳到騎士身上,簡單來說就是前叉一直觸底,後避震回彈太快,抑震的效果說實話比自家的125c.c.還糟糕,但若是將車速提高到80-110公里巡航,經過同樣起伏的路面,反而沒什麼感覺,很輕微的震一下就過去了,但是若再加快速度到120公里以上,那惱人的衝擊又出現了….,而在過彎的時候,如果路面品質不錯,就算是在高速下,其實上懸吊的XMAX並不會有不安的晃動出現,但若是路面出現了較大的起伏或凹洞,就等著磨中柱吧….即使車身傾斜角度沒有很大,快速下沉的車身很容易摩擦到底盤,這樣的設定在市區或是快速道路上倒還好,但是在路況差的山路上或是小巷子放油門滑行的時候(對!你沒看錯,低速放油門滑行是大忌,碎震多到讓人想罵髒話……)真的會讓人想升級改裝品…..。

而在煞車部分,即使騎了2000公里XMAX還是給我來令片「沒磨開」的感覺,按下煞車時雖然能夠確實減低車速,但要按很大力才能真正完全靜止下來,總覺得滑滑的,沒有段數分明的「黏著感」,煞車的行程也太短、太硬,通常會這樣,是因為跟總泵對應的卡鉗活塞面積太小,推一點點油就完全夾住碟盤,偏偏原廠配的來令片又抓不住所導致的後果……同樣順順騎其實沒甚麼影響,但是如果遇到前方有緊急狀況要快速煞停,或是雙載下坡時便感到力不從心,偏硬的手感長久騎下來也造成虎口不小的負擔(讓人想升級改裝品+1….)。

相當聰明的配備訂價策略

XMAX在課了高關稅下還能以21萬6的售價,搭配ABS、LED大燈、KEYLESS、TCS、雙三角台等噱頭十足的配備成功地營造出超高CP值的形象,但實際使用上最讓我有感的其實都不是前面提到的點,反而是同級中水準之上的動力還能兼顧優異的油耗、比擬白牌機車的輕巧車身反應、不論視覺爽度還是實際使用都相當優異的置物空間。21萬6的定價絕對是讓XMAX成功搶下市佔率的主要原因,但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了壓低售價只好從配備上做取捨,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從哪下手呢?聰明的讀者應該發現了,很多時候即使原廠給了較好一些的制動懸吊,足以應付大部分的日常所需,還是有很多車主會將這兩樣零件升級成改裝品,原因在於這兩樣是可以在不變動車輛重要結構的情況下最輕鬆升級的地方,不但相當有感,視覺上的爽度也是一大因素,既然給你比較好的中階設定,你一樣會升級,那我乾脆幫你省下這筆錢,除了定價漂亮,規格表上也看不出明顯差異,省下的錢讓你自己去升級自己喜歡的品牌改裝品,同時活絡改裝品市場帶動經濟發展(有沒有這麼佛心啊?),廠商要做的只是保留良好的車體本質(原廠配給你的雙三角台、以及總泵可直接對應對四卡鉗,這樣還不明顯嗎XD),這些線索多少讓我覺得原本省下的價差讓你升級完這兩樣配備後,才是XMAX原本真正該有樣貌的感覺。回過頭來想想,輕巧的車重、優異的油耗、超大置物空間是很難靠改裝來補救的,但原廠直接就給你了,想想難道不覺得很心動嗎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