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已久的大改款,究竟能蹦出什麼樣的火花?
FORCE 2.0可說是目前車界最熱門的討論話題,YAMAHA也知道只有靜態展示是無法滿足廣大車友對於新車的好奇心,隨即很快地便安排了這次的媒體公辦試駕活動,究竟FORCE由原本的長軸+單槍避震的鮮明特色改為短軸+雙槍避震的設定,並輔以新世代具備VVA可變汽門的BLUE CORE水冷引擎以及TCS循跡防滑系統後,能否展現出新的操駕樂趣?就讓我們快點來看接下來的試駕心得吧!!!
走在前端的設計美學
如果說HONDA的車外型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那大膽前衛又富有設計感用來形容YAMAHA的車是再適合不過了,美醜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勇於創新自然也就提供給世人走出框架用另一種角度看事物的機會,以往媒體在拍攝車輛時,希望將車輛拍起來有氣勢習慣用低角度斜前方45度的位置拍攝,但對於車頭與前輪間隙較大的車款來說,反而會暴露其缺點,這點在筆者介紹XMAX 300的時候也有發現一樣的問題,然而車輛的外型其實是以正常人直立平視的角度來設計的,這也是很多人去店面賞車時會覺得“實車比照片來的好看”的原因。因此我們不仿換個角度來看FORCE 2.0,是不是覺得這個車頭其實也蠻帥的?
大燈方面延續了FORCE相同的鷹眼雙燈設計,上方同樣有定位燈,線條比起上一代更為剛硬簡潔,採用了近、遠燈獨立亮起的形式,喜歡的人覺得很有個性、獨樹一格,但對於平衡、對稱有強迫症的人來說應該相當痛苦吧。這次新車被不少人詬病還在使用傳統燈泡的設計,但當初FORCE當初不也是以較為平實的配置藉此與更高階的SMAX做出區別,在一眾水冷車款售價紛紛突破十萬大關時,還能以不到9萬的方式入手,確實有其產品優勢,雖說少了點科技感,但其實筆者自己是也很喜歡傳統鹵素燈泡保養維護簡易便宜的優點,且在雨天或是起大霧的時候反而有著更優異的照明效果。
跳脫框架的跨界風格
壯碩的車頭採用兩片大面積的三角造型側殼組合而成,加上鷹眼雙燈、透明的風鏡、金屬裸把,筆者覺得外型頗有自家TRACER 900 GT的味道,FORCE 2.0與多功能旅跑車寬闊的車頭配上沒裝側箱時纖細的車尾,在造型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5.1吋全新多功能液晶顯示儀表板
有別於上一代效仿MT 07風格的小巧多邊形儀表,新車走的是與BW’S風格相近的粗曠設計,對於看膩了華麗有餘辨識不足的儀表的人來說,更多了點硬派男人味。
儀表上可以看到本次改款的重頭戲之一,TCS循跡防滑系統以及一直以來FORCE車系都沒實裝的ABS防鎖死剎車系統,照這樣來看售價平易的FORCE 2.0反而變成YAMAHA白牌產品線中安全配備最好的車款了(NMAX表示無奈….),自從XMAX 300首次將循跡防滑系統導入入門黃牌大羊的市場後,TCS也成為繼ABS後漸漸普及的車輛安全輔助系統,這也是筆者樂見的趨勢。
左把手總程上可以看到近、遠燈切換、PASS燈、方向燈、喇叭,是一般大眾相當熟習的配置。
右手把總成採用全時點燈的設計,只保留了引擎啟動按鈕與相當實用雙黃警示燈。
車輛的啟動方式還是維持著傳統的機械鑰匙+磁石防盜蓋的配置,右方有5V2.0A的USB接頭,並有著防水蓋的設計,目測使用時與鑰匙之間不會產生干擾的情況。或許是礙於整體置腳空間的考量,下方的掛鉤較短淺,置物空間也沒有很大,但還是可以放得下兩罐能量飲料或是600c.c.的水瓶。
原廠也有注意到這問題,推出了多功能支架、並可依照使用情況選擇安裝磁吸掛勾、輕便杯袋、安全帽掛勾等選配配件。
車尾的設計也是此次改款的重點之一,原廠表示FORCE 2.0 在設計的理念上希望盡可能的縮短車尾以打造出俐落動感的感覺,並且以短軸距換取更好的都會穿梭靈活性,原先的中置避震設定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因此改回雙槍避震器的形式。
許多車友抱怨新車採用雙槍避震的設計,關於這點其實比筆者本人並沒有很排斥,原因在於當初SMAX、FORCE確實使用創新的後避震配置方式打造出有如重機跑車般才有的俐落車尾,感官上也確實也非常好看,長年的熱銷也讓對手們開始紛紛效仿,但礙於車身體積與結構的限制,這類“側置”的中置單槍先天物理結構受力不均,時間久了襯套磨損後從後面看車輪都會“歪一邊”,如果是雙載會更明顯,也因此多了一個需費心照顧的耗材,雖然騎起來可能沒感覺,騎士自己也看不到就是了。(這裡需澄清一下,側置的中置單槍很多大型重機也都是這樣設計,但經過精密的力矩計算,並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所以也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總歸來說雙槍、單槍避震依照使用的設定與取向不同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劣,消費者也不用過於走心。
為了營造出車尾的俐落感,座墊下的車廂空間後半部分深度很淺,實質上容量與上一代相比是變小沒錯,但前方的深度相當深,可以輕鬆放入大帽體全罩進口帽,對於會買到追求運動性能高階水冷車款的車主來說,很多人對自身的安全部品有較高的需求,與其可以放下五六頂瓜皮帽跟兩三件雨衣,他們更希望能放得下心愛的帽子,因此不一定是帳面容積越大就越好使用,還是要看車廂形狀能否符合自身的使用需求,在越來越多高階運動型旗艦車款為了車尾造型與單槍後避震設定而捨棄置物空間,最後連一頂全罩都放不下的時候,從這點來看FORCE 2.0在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可是大大加分的。
為了想打造出俐落的車尾 YAMAHA的設計師費了不少苦心在FORCE 2.0身上,自然也將LED配置用在了尾燈上囉,從後方望去確實也很有辨識度。
由TMAX開創出來的分離式後扶手的風潮仍然持續引領著眾人的審美觀,既然要俐落的車尾當然還是少不了它。
車身的側面使用了類似早期BW‘S外露式金屬車架的硬派風格,同樣帶了點檔車副車架的感覺。
從這角度看可以明顯感覺到車尾往下的切線接近後輪輪芯,並且原廠就給你短排架+輪上短土除的形式,讓後輪大面積露出,十三吋的輪圈若是再配上更大尺寸的輪胎想必能營造出很有魄力的視覺張力。
制動方面前輪採用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267mm固定碟盤、後單採用向單活塞卡鉗搭配230mm固定碟盤,並具備ABS防鎖死車系統,從規格上來看配備表現算中規中矩,若對制動性能有更高需求的車主,市場上針對YAMAHA主流運動車系的改裝套件想必也不會有匱乏的疑慮。
既舒適又戰鬥的騎姿
實際跨坐上車,測試車手身高為169 cm,可以看的出來815 mm的座高還是需要墊腳才行(原廠可選配795 mm低坐墊),整體的騎乘三角接近於BW‘S,手把與身體的距離較為接近,腳踏板也呈現向前傾斜的戰鬥姿勢,但由於座位較高,手把的高度倒是感覺比BW‘S低了一些。
除了戰鬥的感覺外,會覺得坐起來很舒服的原因要歸功於平整化的座墊,以往車廠將坐墊設計的重點擺在盡可能增加置物箱容積,想當初SMAX、FORCE為了採用中置避震,同時又要兼顧俐落的車尾,置物箱前後段空間都很淺的情況下只好向“上”發展,產生超高落差的兩段式座墊,雖說能提供腰部支撐性,但實際上偏短的前座空間反而浪費了長軸距車款本該能提供的舒適延展空間,變得“旅與跑”很難兼得的窘境,與其如此FORCE 2.0乾脆捨棄部分置物箱空間但保留能放得下大帽體全罩的水準,並換取更自由舒適的乘坐體驗。且由於速克達引擎擺放的位置,重心相較於檔車更偏向後輪,因此在激烈操駕的時候往往需要“往後坐”,許多車友為了舒適性與能更大幅度的移動身體重心特別去將原本的座墊前後削平,現在不用再多費一次功夫了。
從前方望去是不是真的有點像在騎 TRACER 900 的感覺?
平坦化的椅墊好處還不只如此,很多人抱怨FORCE 2.0取消了上一代FORCE踏板可向前延伸斜踩的設計,但其實如果是原本高低落差很大的椅墊設計下,緊迫的踏版距離,真的想往前踩整個人也是呈現像”C字型”膝蓋朝肚子靠近微捲曲姿勢,其實也說不上舒服。如今FORCE 2.0改為平整式椅墊後,騎士可以用往後坐的方式釋放腿部空間,且設計師表示為了考量到往後坐時腳踩的位置也會一併後移到飛旋踏板上方的位置,這次同樣也將踏板平整化,騎士能採用類似檔車般將腳踏在位於座位正下方的位置,夾持住椅墊穩固定身體以便激烈操駕。
只要稍微往後坐一些,就能避免手與膝蓋距離過近而產生干擾的問題。此外我們也發現新車在握把上也改為中央寬兩端細的造型,更符合手握持時的人體工學,轉動油門時更不費力,舒適度也提升不少。
雙載也OK
為了測試刻意縮短的車尾是否會影響到後座乘客的舒適性,我們也同樣模擬了雙載的情況,後座乘客身高173cm,兩個大男人雙載時到也不會感到壅擠,只不過較薄的後座椅墊讓舒適性稍打了點折扣。後座扶手的位置適中,抓握感也不錯,唯獨腳踏位置稍微偏前,停車靜止時容易踢到前坐騎士的小腿。
輕快飽滿的加速力道
大改款後的FORCE 2.0動力方面換上了YAMAHA新世代的BLUE CORE水冷引擎,同時導入多項科技,包含了TCS、VVA、SMG、ABS等配備,確實讓人相當期待,按下啟動鈕的瞬間在SMG智能啟動系統的幫助下,以非常輕微安靜的方式啟動了,與上一代傳統啟動馬達的FORCE相比,質感又在提升了一個檔次。
轉動油門可以感覺到車身相當輕快的推出去,由於YAMAHA提供給我們的另一輛隨行工作車是水冷BW’S,剛好可以作為對比。首先最有感的差異在於手把傳來的震動感小非常多,震動的抑制表現非常的好,手把的握持感受也相當舒適,但腳踏的空間並不寬裕且向前傾斜,有稍嫌窘迫的感覺,但當我試著往後坐時情況便有了明顯得改善,拜平坦的坐墊所賜,乘坐的空間自由度很高,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輕鬆找到最舒適的位置,此時手臂與膝蓋的相對位置也變的從容,乘坐的舒適性比起上一代FORCE好上不少。
優異的油耗表現
動力輸出方面,新車採用了YAMAHA BLUE CORE技術,主打高效率燃燒、高性能冷卻、低動力損失三大優勢,透過優化進氣通道、汽門形狀燃燒室最佳化的搭配設計,配合VVA可變汽門系統、滾針式汽門搖臂、鋁矽合金偏置式汽缸,可輸出14.7 ps/8,000rpm的最大馬力以及13.8 Nm/6,500rpm的最大扭力,說實話與同級對手相比表現並沒有很突出,但也換來了更為優異的油耗表現,即便FORCE 2.0油箱容量從上一代的7.4公升降至6.1公升,Blue Core引擎科技的導入讓油耗表現從原本的36.8km/L進步至44.9km/L,實際續航力表現也沒有因此縮短。
VVA特有的二段加速感
而在動力輸出感受方面,起步與中速的表現普通,車子就是很線性的加速上去,但在排氣量較大的優勢下,爬坡時充沛的扭力還是比同行的BW’S輕快飽滿不少,震動也更加輕微,直到轉速過了6000轉以後,可變汽門會開始作動,此時可以感受到第二股推力湧現出來,由於當天測試時是下雨天路面非常濕滑,當VVA作動時甚至可以感後後輪頻頻打滑導致TCS循跡系統不斷介入的情形。
FORCE 2.0為了油耗的的考量傳動設定較為保守,有點像是檔車用二檔起步的感覺,雖說如此,這樣的特性相當適合高速巡航,但如果想跑山或是市區起步衝第一的話,可以先從傳動著手,將轉速保持在高轉的馬力甜蜜點,相信會有相當明顯的改善。
在靈活與穩定間取得平衡
FORCE 2.0擁有與同級對手相比最短的1,340 mm軸距,比起上一代FORCE有著更銳利的靈活的傾倒反應,但由於配備的是13吋的輪圈,若與同行12吋輪圈的BW‘S相比,反應還是稍微慢了半拍,靈巧的感覺介於上一代FORCE與BW’S之間。整體車身配重來說車頭的感覺還是輕了一些,需要利用轉移重心的技巧增加前輪負重來提高攻彎能力,平坦的座椅與方便往後踩的腳踏設計對於轉移重心與固定身體還是有相當大的幫助。
雨天的好幫手TCS
由於當天路況相當濕滑,原廠MAXXIS R1N的配胎在雨天的抓地力表現不好,頻頻出現打滑的情況,我們在試車時也發現,如果TCS作動太頻繁的情況下會出現電腦判斷是刻意行為而主動關閉TCS的情況,此時儀錶板上的TCS會自動顯示為OFF,如果是已經習慣有TCS輔助下的油門開度,突然電腦自行關閉難免會有意外發生,建議原廠在市售版本上可以改善此一情況。
懸吊的反應上,單人騎乘時的舒適度相當不錯,遇到路面起伏都能有效地吸收衝擊,但由於當天天候導致路況非常惡劣,加上原廠配胎雨天抓地力不足,沒辦法真的去試出車輛的極限,只能說在小熱血的情況下,原廠避震的設定其實還不錯,並沒有出現軟腳觸底的情況。
制動方面,煞車時的手感回饋很好不會過硬,煞車力道可以依照手指施壓線性的放大,車輛經過大幅瘦身比起上一代輕了十公斤(裝備重量130kg),想必對於減輕制動系統的負擔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多一點會更好
整體來說,FORCE 2.0不論是在制動、懸吊與騎乘三角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唯獨原廠主打市區靈活的運動性能,不免在起中加速動力上會想要有更多的輸出,較為保守的設定雖然也能換來更優異的油耗與耐用度,但相信將傳動優化後就能解放這顆引擎真正的潛力。
原廠精品套件
針對FORCE 2.0原廠也推出了許多精品套件,除了先前提到的多功能掛勾、杯套、鎖頭以及低座高座墊之外,原廠也提供後靠背、KYB預載、壓測組尼可調後避震、前後雙鏡頭行車紀錄器、內置物袋等多樣精品提供消費者選購。
你的名子?
頂著長年暢銷熱賣車款FORCE的名號,FORCE 2.0雖說獲得了極高的市場關注度,但也必須承受來自喜愛這車系的支持者對其車系賣點傳承與升級的期待,SMAX的出現,開創了水冷、長軸、13吋跑旅旗艦的風潮,FORCE延續上述賣點改採更務實的配備在價錢上與外型的雙重優勢下開啟另一片天,然而FORCE 2.0卻果斷放棄車系一直以來的中置避震、長軸流線又氣派的車身等賣點,除了裸把與13吋輪圈,實在很難與原先的FORCE傳承有所關聯,我們不仿換個角度來想,如果當初不是用FORCE的名子,而是以BW’S 2.0的名稱推出,那他就是一輛擁有155c.c. BLUE CORE水冷引擎、13吋輪圈,並且包含TCS、VVA、SMG、ABS等眾多豪華配備,並且只要99,000元(早鳥優惠)就能買到的新車,是不是突然覺得超級香了阿?
YAMAHA FORCE 2.0 規格表
引擎型式:四行程單缸SOHC 4V (VVA)
排氣量:155c.c.
冷卻方式:水冷
最大馬力:14.7 ps/8,000rpmrpm
最大扭力:13.8 Nm/6,500rpm
壓縮比:NA
油箱容量:6.1L
變速系統:CVT
車體規格
車架型式:鋼管車架
前輪懸吊:正立式前叉
後輪懸吊:預載可調雙槍後避震
前輪尺寸:120 / 70-13 M / C 53P
後輪尺寸:130 / 70-13 M / C 57P
前輪煞車:碟煞 / Φ 267 mm / 單向雙活塞卡鉗 ABS系統
後輪煞車:碟煞 / Φ 230 mm / 單向單活塞卡鉗 ABS系統
外型規格、重量
長x寬x高:1895 x 760 x 1120 mm
軸距:1340 mm
座高:815mm
裝備重量:130 kg